新捕京3522com

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回母校做讲座

作者:时间:12-28

2015年12月22日、24日,新捕京3522com杰出校友、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于百忙之余重返母校,给在校师生带来了两场深刻而又不失风趣的讲座。本次系列讲座在模拟法庭进行,来自我校新捕京3522com、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院系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学生积极参与了薛捍勤法官的分享与讨论活动。

薛捍勤法官以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的程序正义和管辖权为题展开了本次讲座。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薛捍勤法官首先对国际法院的前身及历史做了细致的陈述。她谈到,解决国际争端的司法途径只是近数百年才出现的,而战争往往是最为普遍的诉诸方式。作为和平的解决途径,仲裁为之后出现的司法途径铺平了道路。欧洲各国试图选择更为和平、公正的方式以解决众多的利益纷争。一战后的国际常设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便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而在二战后成立的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的重任。薛捍勤法官在着重介绍国际法院时,按照1946-1965、1966-1984、1985-1990以及1991年以后等四个时间段分别阐述了其特征。国际法院自成立以来,历经起起伏伏,即受到东西方冷战局势的影响,也出现过案件量少的局面,但总的来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国际法院七十年历史做了回顾之后,薛捍勤法官就国际法院的管辖权(Jurisdiction)展开了论述。她介绍到,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做出有约束力的“强制管辖”和提供“咨询意见”。其管辖权可分为属人管辖、属物管辖及临时管辖。在这里,她再次强调了各方在选择争端解决的方式上具有自主性,无论是进行外交磋商还是寻求司法途径。同时,她也对可采性(Admissibility)与可管辖性(Justiciability)做了区分,前者更关系到各方诉求本身,而后者则体现出法院机构的管辖权力。

在第二天的讲座中,薛捍勤法官主要针对国际法院管辖权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国际法院大量的经典案例进行了详细而又清晰的讲解。国际法院管辖权机制背后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同意原则(Principle of consent),互惠原则(Principle of reciprocity),终局原则(Principle of finality),以及不超过诉讼请求规则(Non ultra petita rule)等。国际法院管辖权的基础是国家同意,国家须对每一案件分别作出其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之同意。因为各国作出的保留及同意都可能不同,当事方要考虑各方是否给出了同样范围的管辖权之同意,从而确保具有完全一致的争端和管辖范围。法院之裁判除对于当事国及本案外,无拘束力。法院可作出哪些决定受限于当事方提交的争端,法院不能超越起诉作出裁决。此外,薛捍勤法官还强调,有关管辖权的决定在案件审理中异常重要,法院要以判决的形式决定是否具有管辖权。

结语中,薛捍勤法官对北外学生寄予了厚望。她提到中国在国际法律治理领域非常缺乏相关的人才,希望同学们在法律学习中多从历史维度进行思考,了解国内外社会环境,为中国法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捕京3522com2015级研究生刘明)

Copyright @ BFSU. 新捕京3522com(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